足跡
《亡命紀事:我是誰?》最終場圓滿結束!
這是場橫跨三天、共四場的演出,我們一起乘風追逐。無論是觀後心得、建議指教、對饕餮劇集的支持(以及對劇組人員的愛)我們都慎重且珍惜的收下了。也再次感謝所有參與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,從劇本文字到成為正式戲劇,一路上的協助使《亡命紀事:我是誰?》成為如今所呈現出的最完整面貌。...
劇場之外的「非臺灣人」
「護照過期就不是國民」 「要有戶籍才有身分證」 「有國籍就有護照,但有護照不一定會有身分證」 「妳為什麼會沒有戶籍,每個人都應該要有才對吧?」筆者|李宥璇 國籍/戶籍?...
亡命紀事:嘖嘖募資專屬方案
亡命紀事募資計畫大揭秘!我們特別準備獨家【音景漂流】船票,在欣賞正式演出前,邀請大家登船、啟航,打開所有感官先行體驗故事中的氛圍。我們將在船上提供與演出內容相關的聲音設計,結合船和景色,讓你從登船的那一刻起,享有獨一無二的《亡命紀事》欣賞體驗。《亡命紀事:我是誰?》為劇作家郭宸瑋所創作的劇本,這是一...
身入其境的調查報告《亡命紀事》講座側記
10月19當天,在讀劇的空檔中,我們特別邀請了勵馨基金會移住者服務中心李凱莉主任,與《亡命紀事:我是誰》的編劇郭宸瑋,舉辦了一場講座。讓宸瑋分享一些在田調中聽聞的移工的生命故事,也讓凱莉主任,以社會工作者,同時也是一名劇場觀眾的角度,來討論這個作品。揭開《亡命紀事》的創作動機與初衷...
給偶戲演員的光影/物件工作坊《當我們一起走進光裡》
由藝術家林筠喬、高振庭、馬翊淳、羅振佑、黄思瑋共創,饕餮劇集製作的《不看前面的時候》,實驗光影/物件/演員三種介面的交織,並挑戰坐著看戲的傳統,企圖透過非視覺感官與非線性敘事搭建起說故事的魔幻空間。...
關於《亡命紀事:我是誰?》的提問
2022年,饕餮初次與劇作家郭宸瑋合作,以讀劇會的形式製作了〈東南亞三部曲〉,那是我們第一次遇見《亡命紀事》。2024年,宸瑋展開了編劇的田調之旅,除了原版關注的議題「黑戶」,他更強化了「逾期移工」——或者台灣社會更熟悉的——「逃跑外勞」的社會處境。究竟宸瑋是怎麼將多重複雜的難題轉化成戲劇劇本的呢?...
正式演出《亡命紀事:我是誰?》售票中
食物會逾期。但,人也會逾期嗎?故事開始於一場葬禮之後。一名自小父親與母親離異的男孩,在父親葬禮後,跟撫養他長大的阿嬤,前往戶政事務所想要辦理改名的手續。孰料,竟赫然發現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!在我的媽媽不是我的媽媽的處境中,男孩產生了自我認同的危機。「我是誰?我從哪裡來?又要往哪裡去?」。男孩心中產生巨...
序場讀劇節《亡命紀事:我是誰?》售票中
一名自小父母離異的高中生,在父親葬禮後,前往戶政事務所辦理手續,赫然發現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。在我的媽媽不是我的媽媽處境中,男孩產生了自我認同的危機。四處找尋線索的途中,男孩遇見了一位護照逾期的黑戶女孩。 人又不是食物,食物會逾期,但是人怎麼會逾期呢?相信世代 ×...
饕餮導讀《單一文化的陷阱》
「經濟效益掛帥的時代,我們失去了怎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價值?」是在注意到書名之前,深深吸引小編的一句副標。以文化面向去分析這個由「經濟」所主導的世界,《單一文化的陷阱》(F.S. Michaels...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