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看前面的時候》

 

不看前面的時候,能看見什麼呢?

一次偶然,藝術家林筠喬躺在床上望向天花板時,思念起自己在法國求學時的夥伴,忽然之間小王子與狐狸的故事浮現在眼前。

一開始的浮光掠影在共同創作的夥伴們加入下,成為一幅一幅的光影圖像。觀看的方式不再只是端坐觀眾席、看向前方。隨著雲朵與光的指引,觀眾們在我們搭建起的天空下或躺或臥,隨著光影、音樂、氣味,與操偶師/演員一同滑翔,降落在思念的夢裡。

原來躺著的時候、不看前面的時候、看見光影的時候,就是思念與相遇的時候。

 

演出形式 影戲/室內演出
演出時長 發展中/正式演出 Coming Soon…

製作團隊

2023臺北兒童藝術節兒童劇場演出前期展演計畫

計畫主持人|林筠喬

偶戲指導|黄思瑋

集體創作暨演出|林筠喬、黄思瑋、高振庭、羅振佑、馬翊淳

音樂設計|羅棋諠

導演|林頎姍

執行製作|簡郁庭

2024階段性呈現

計畫主持人|林筠喬

集體創作暨演出|林筠喬、高振庭、羅振佑、馬翊淳

偶戲指導|薛美華

創作陪伴|林頎姍

空間設計|張皓媛

音樂設計|羅棋諠

執行製作|簡郁庭

平面攝影|陳宥中

現場協力|張采軒、張晏綸、袁微鈞

特別鳴謝|V.Loft攝影棚 Kevin

作品足跡

2023年,受到臺北兒童藝術節前期展演計畫的支持,《不看前面的時候》得以投入正式實驗。為期半年的發展中,我們以兩塊五乘五公尺的白布作為成像介面,嘗試了兩種觀賞的模式。一種是讓所有觀眾躺在同一片天幕下,另一種則是將觀眾分為兩群,並分別在兩種形狀的天幕躺下的觀賞方式。除了對觀演關係的琢磨,本階段也奠定了雙/多線敘事、事最終交匯的情節安排基礎。

奠基於第一階段對觀眾體驗的探索,2024年憑藉國藝會的支持,我們得以針對躺著看的技術與操作面進行更細節的測試。不同於人戲與寫實表演,光影戲角色的性格與動態的建立,必須透過精準的分鏡和冷靜的操作完成。不只是表演者的技術與情感,光影偶的製作也必須因應演出內容進行調整,不論在製作、創作與操作上,皆有許多值得推敲設計的眉眉角角。我們很幸運的邀請到專精光影與偶戲表演的薛美華老師,擔任本階段的顧問,許多細膩的時刻也因此產生。

2024年5月在V.Loft攝影棚,以四位表演者依據個人經歷的物件/光影小戲開始,並以躺下觀賞的光影戲作結,《不看前面的時候》完成30人左右的邀請制呈現。此次呈現邀請了多位在偶戲、光影、物件、親子、帳篷劇場耕耘多年的前輩,我們因此獲得許多真摯又寶貴的建議,也確立的我們想讓這個計畫持續長大的念想。

從2024年底開始,饕餮劇集與林筠喬持續積極搜集資源,期待於2025年底將《不看前面的時候》以豐富又細膩的面貌,正式介紹給所有觀眾。

期待正式演出劇場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