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二八與白噪音
白色恐怖這一名詞對僅在歷史課本看過解釋的世代來說該如何理解?
我們用戲,來揣度理解的路徑。
2019年8月,我們製作了《白噪音》,取「白色恐怖時期的噪音」之意。那些生活中隨時可聽見的聲音,風吹、雨淋、電器運轉,我們習以為常⋯⋯然而這些聲音中可能還參雜著一群人的聲音,又或者說——異議份子發出的聲音。
歷史上的今天,這塊土地上有一群人們群起抵抗,發出悲鳴與怒吼,卻換來的數十年的血與淚,更沒料到1949年後更迎來長達數十年以國家體制系統性的肅殺與壓制,以及從此再也無法抹去的記憶與傷痕。是誰將這些原本尖銳刺耳的異議噪音抹除,塑造了安居樂業、親愛精誠的假象?又是誰替我們覺得,消散的噪音不會溶於空氣、滲透在這座島嶼後代子孫的肌膚之中。
解嚴至今多年,相關的討論與工作舉步維艱,我們試圖藉由做戲來另闢理解的路徑,於是陸續進行了《白噪音》、《迎魂歸來》系列創作,也於2022年 #二二八事件 75周年紀念活動中再製《白噪音》。然而隨著時間推進,更多的真相與史料被揭露,更多的聲音被聽見,也有不少人想輕輕放下,視轉型正義為和解共生的枷鎖。
在2022年再製演出的現場,我們看見觀眾席坐滿了各色不同的觀眾,包含了為我們打氣加油的長輩、路過的維安人員,也有帶著孩子們一起來的家庭。當家長們邊看戲邊講解給孩子們聽時,我們想,也許在這個抵抗遺忘的工程中,我們小小地邁進了一步。
作為表演團隊,我們一直反思,透過表演的形式提起傷痛是必要的嗎?在提起傷痛之後,有沒有機會開展屬於此時我們與觀眾更深一層的討論——如何提起、如何講述、如何記憶、如何究責?散戲以後,不論是以劇團或是以個人的身分,面對這麼漫長而深重的傷痕,除了抵抗遺忘以外,又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做的呢?
藉由這個紀念日,我們誠摯邀請所有饕餮的朋友們一同回顧,和我們一起思考。